1 1
2 2

新南开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、三单元综合测试题----曹金凤

  • 分类:经典试卷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20-05-11 10:32
  • 访问量:

【概要描述】2019---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新南开中学  八下语文第二,三单元检测试卷  时间:120分钟  得分:120分  一,积累与运用(26分)  1.以下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(2分)(  )  A.龟裂(jūn)农谚(yàn)迁徙(xǐ)销声匿迹(nì)  B.腐蚀(shí)缄默(xián)两栖(qī)风雪载途(zài)  C.褶皱(zhě)咀嚼(jué)雾霭(ǎi)追本溯源(sù)  D.凋零(diāo)瑕疵(cī)狩猎(shòu)草长莺飞(zhǎnɡ)  2.以下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(2分)()  A.次第骨骼山麓不解之迷B.劫难陨石晴朗衰草连天  C.致密沟壑帷幕天衣无缝D.喧嚷枯燥潮汐难以置信  3.前述句子中加点的成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(2分)()  (“销声匿迹”本义是不再公开演讲,不再公开露面。这里指昆虫无声无息,无影无踪。)A.北雁南飞,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。  B。这样看来,花香鸟语,草长莺飞,都是大自然的语言。(“草长莺飞”指绿草茂盛,黄莺飞舞。形容江南春天的美好景色。)  C.11月份南飞的鸟群,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(“目空一切”指什么也看不见。)  D。如果看一张地图,并同时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,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。(“天衣无缝”形容物体<多指诗文,话语等>严密,没有一点儿破绽。)  4.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(2分)(  )  A晚饭后,几个我家的亲戚一起收看正在热播的电视剧《人民的名义》。  B。恐龙灭绝的原因,是地壳运动造成的。  C.表现人性光辉的作品,魅力主要在于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,而这种力量代表着社会的正能量。  D.读《水调歌头(明月几时有)》,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,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理解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。  5.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(  )(2分)  A.俨然(yǎn)  溯洄(shù)  器皿(mǐn)  豁然开朗(huò)  B.垂髫(tiáo)  佁然(yǐ)  箬篷(ruò)  袒胸露乳(tǎn)  C.窈窕(tiǎo)  阡陌(xiān) 参差(cī)   辗转反侧(zhǎn)  D.俶尔(chù)  好逑(qiú)  篆章(zhuàn)  落英缤纷(bīng)  6.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(  )(2分)  A.欣然规往(规:打算,计划)    B.心乐之(乐:以……为乐)  C.神情与苏、黄不属(属:属于)   D.溯洄从之(溯洄:逆流而上)  7.下列各组句子中,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(  )(2分)  A.才通人    卿今者才略     B.明灭可见   不可久居  C.便扶向路   济困扶危      D.乃记之而去  桃花源记  8.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(  )(2分)  A.《桃花源记》选自《陶渊明集》。陶渊明,又名潜,字元亮,号五柳先生,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。  B.“唐宋八大家”,即唐代的韩愈、柳宗元、欧阳修和宋代的苏轼、苏洵、苏辙、王安石、曾巩。  C.“记”是古代的一种文体,可以记叙描写,也可以抒情议论,并通过记事、记物、记人、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。  D.《诗经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,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,又称《诗三百》。  9.古诗文默写。(每空1分,共7分)  (1)夹岸数百步,中无杂树,芳草鲜美,________________。  (2)《桃花源记》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和平的语句是:______________,______________。  (3)佁然不动,       ,往来翕忽,________________。  (4)《关雎》中生动形象地表现男子对姑娘思念之深,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句子是:________________,________________。  10.阅读名著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,回答问题。(3分)  (1)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是前苏联作家       历时三年写成的。小说以    的生活经历为线索,展现了前苏俄广阔的历史和生活。  (2)保尔最爱读英国小说     ,敬佩主人公的斗争精神。    第二部分、阅读理解(44分)  (一)阅读古诗,完成以下试题。(8分)  蒹 葭  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  溯洄从之,道阻且长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。  蒹葭萋萋,白露未晞。所谓伊人,在水之湄。  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坻。  蒹葭采采,白露未已。所谓伊人,在水之涘。  溯洄从之,道阻且右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沚。  11、把诗歌补充完整。写在横线上。(4分)  12、赏析诗句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”。(2分)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、诗歌描写了蒹葭、白露、水这些景物,请赏析它们的作用。(2分)  __________________          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(二)阅读下文,完成问题。(12分)  【甲】晋太元中,武陵人捕鱼为业。缘溪行,忘路之远近。忽逢桃花林,夹岸数百步,中无杂树,芳草鲜美,落英缤纷。渔人甚异之,复前行,欲穷其林。  林尽水源,便得一山,山有小口,仿佛若有光。便舍船,从口入。初极狭,才通人。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。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、美池、桑竹之属。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其中往来种作,男女衣着,悉如外人。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  见渔人,乃大惊,问所从来。具答之。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。村中闻有此人,咸来问讯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,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,不复出焉,遂与外人间隔。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,皆叹惋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,皆出酒食。停数日,辞去。此中人语云:“不足为外人道也。”  既出,得其船,便扶向路,处处志之。及郡下,诣太守,说如此。太守即遣人随其往,寻向所志,遂迷,不复得路。  南阳刘子骥,高尚士也,闻之,欣然规往。未果,寻病终。后遂无问津者。  (选自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)  【乙】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,鸡犬陶冶,居民之大聚落也。至一家,老人谓曰:“此公欲来,能相容否?”对曰:“老人肯相引至此,则必贤者矣。吾此间凡衣服、饮食、牛畜、丝纩、麻枲之属,皆不私藏,与众共之,故可同处。子果来,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,所享者惟薪米鱼肉,此殊不缺也。惟计口授地,以耕以蚕,不可取食于人耳。”杨谢而从之。又戒曰:“子来或迟,则封穴矣。”迫暮,与老人同出。  (选自康与之《昨梦录》)  14.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。(4分)  (1)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__    (2)渔人甚异之____________  (3)麻枲之属____________         (4)迫暮____________  15.翻译下列句子。(4分)  (1)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,皆叹惋。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(2)此公欲来,能相容否?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.甲文中的“渔人”没有留在桃花源,最终是离开了。那么乙文中的“杨氏”是否要定居穴中?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?(2分)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.两篇选文所描绘的社会在社会面貌、居民生活状态等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?(2分)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(三)阅读下面的文章,回答问题。(10分)  植物也有语言  夏爱兰  ①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,也是相互之间交流情感的桥梁。动物也有属于它们自己的“语言”,比如通过叫声或者肢体去表达意图。那么,植物有“语言”吗?很多人觉得植物既不会动也不会说话,无论周边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,它们都无动于衷,怎么可能有自己的语言呢?  ②20世纪70年代,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了植物对气候环境的反应,发现在严重干旱时期,植物会发出一些奇特的声音。通过进一步的测量和收集数据,他发现声音的源头在植物体内的输水管上,植物在缺水的情况下会发生微小的震动。另一位加拿大科学家发现,植物缺水时发出的响声大小和缺水程度是有相关性的,缺水越严重,发出的响声越大。但是,当时还无法对这种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。倘若是因为植物缺水而有意发出这种声音的话,这种具有意识性的表现实在令人惊叹。  ③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,科学家发现植物的语言非常奇特且魅力十足,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。为了揭开植物发声的奥秘,英国科学家罗德和日本科学家岩尾宪三发明了一种“植物活性翻译机”,通过连接放大器和合成器,就能够清晰地听到植物的声音。利用这台翻译机,他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。比如有些植物若长时间处于黑暗之中,一旦受到强光的照射,会发出较高音调的声音,如同人受到惊吓一般;有些植物在遭遇强风或者缺水时,发出的声音是低音调的,如同人承受到很大的痛苦一般;有些植物在经历生长环境变化后声音会产生较大的差异,比如突然有舒适的阳光照射在身上或者在缺水的状态下突然被浇灌,声音会从刺耳变得很悦耳,这便是它们表达愉悦的一种方式。  ④科学家对不同种类的植物声音进行研究后发现,物种间的声音也会有所差别。为了探索植物之间的声音差异,美国科学家通过仪器对植物的声音进行测量。在植物叶片的不同位置放置两个微型电极,电极的作用是接收植物发出的信号,再通过一种特殊的仪器将这种信号转换成声音,并通过增幅机进行放大处理,形成一个完整的测试系统。通过对比测试,不同种类的植物会有其独特的声音。比如,豆科植物中有的声音类似口哨,有的声音犹如哭泣;而茄科植物西红柿却能发出响亮动听的声音。  ⑤植物的“语言”本质上来说是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,就像人类感情中的喜怒哀乐。通过植物的这一特性,人们便可知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和需求,从而进行针对性照顾,有效地提升它们的生命力。  (选自《科普中国》,有删改)  18.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?有什么作用?(2分)  19.文章第③段中加点词语“往往”能否删掉?为什么?(2分)  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。  20.请结合文章内容,概括“植物语言”的特点。(3分)  21.“植物活性翻译机”的发明,让我们发现了生活中许多有趣的现象。还有许多的发明创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,请你联系现实举一例说明,注意说明语言的科学、严密和准确。(3分)  (四)阅读下文,完成问题。(14分)  【甲】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,隔篁竹,闻水声,如鸣珮环,心乐之。伐竹取道,下见小潭,水尤清冽。全石以为底,近岸,卷石底以出,为坻,为屿,为嵁,为岩。青树翠蔓,蒙络摇缀,参差披拂。 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,皆

新南开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、三单元综合测试题----曹金凤

【概要描述】2019---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新南开中学  八下语文第二,三单元检测试卷  时间:120分钟  得分:120分  一,积累与运用(26分)  1.以下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(2分)(  )  A.龟裂(jūn)农谚(yàn)迁徙(xǐ)销声匿迹(nì)  B.腐蚀(shí)缄默(xián)两栖(qī)风雪载途(zài)  C.褶皱(zhě)咀嚼(jué)雾霭(ǎi)追本溯源(sù)  D.凋零(diāo)瑕疵(cī)狩猎(shòu)草长莺飞(zhǎnɡ)  2.以下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(2分)()  A.次第骨骼山麓不解之迷B.劫难陨石晴朗衰草连天  C.致密沟壑帷幕天衣无缝D.喧嚷枯燥潮汐难以置信  3.前述句子中加点的成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(2分)()  (“销声匿迹”本义是不再公开演讲,不再公开露面。这里指昆虫无声无息,无影无踪。)A.北雁南飞,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。  B。这样看来,花香鸟语,草长莺飞,都是大自然的语言。(“草长莺飞”指绿草茂盛,黄莺飞舞。形容江南春天的美好景色。)  C.11月份南飞的鸟群,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(“目空一切”指什么也看不见。)  D。如果看一张地图,并同时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,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。(“天衣无缝”形容物体<多指诗文,话语等>严密,没有一点儿破绽。)  4.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(2分)(  )  A晚饭后,几个我家的亲戚一起收看正在热播的电视剧《人民的名义》。  B。恐龙灭绝的原因,是地壳运动造成的。  C.表现人性光辉的作品,魅力主要在于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,而这种力量代表着社会的正能量。  D.读《水调歌头(明月几时有)》,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,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理解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。  5.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(  )(2分)  A.俨然(yǎn)  溯洄(shù)  器皿(mǐn)  豁然开朗(huò)  B.垂髫(tiáo)  佁然(yǐ)  箬篷(ruò)  袒胸露乳(tǎn)  C.窈窕(tiǎo)  阡陌(xiān) 参差(cī)   辗转反侧(zhǎn)  D.俶尔(chù)  好逑(qiú)  篆章(zhuàn)  落英缤纷(bīng)  6.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(  )(2分)  A.欣然规往(规:打算,计划)    B.心乐之(乐:以……为乐)  C.神情与苏、黄不属(属:属于)   D.溯洄从之(溯洄:逆流而上)  7.下列各组句子中,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(  )(2分)  A.才通人    卿今者才略     B.明灭可见   不可久居  C.便扶向路   济困扶危      D.乃记之而去  桃花源记  8.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(  )(2分)  A.《桃花源记》选自《陶渊明集》。陶渊明,又名潜,字元亮,号五柳先生,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。  B.“唐宋八大家”,即唐代的韩愈、柳宗元、欧阳修和宋代的苏轼、苏洵、苏辙、王安石、曾巩。  C.“记”是古代的一种文体,可以记叙描写,也可以抒情议论,并通过记事、记物、记人、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。  D.《诗经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,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,又称《诗三百》。  9.古诗文默写。(每空1分,共7分)  (1)夹岸数百步,中无杂树,芳草鲜美,________________。  (2)《桃花源记》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和平的语句是:______________,______________。  (3)佁然不动,       ,往来翕忽,________________。  (4)《关雎》中生动形象地表现男子对姑娘思念之深,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句子是:________________,________________。  10.阅读名著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,回答问题。(3分)  (1)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是前苏联作家       历时三年写成的。小说以    的生活经历为线索,展现了前苏俄广阔的历史和生活。  (2)保尔最爱读英国小说     ,敬佩主人公的斗争精神。    第二部分、阅读理解(44分)  (一)阅读古诗,完成以下试题。(8分)  蒹 葭  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  溯洄从之,道阻且长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。  蒹葭萋萋,白露未晞。所谓伊人,在水之湄。  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坻。  蒹葭采采,白露未已。所谓伊人,在水之涘。  溯洄从之,道阻且右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沚。  11、把诗歌补充完整。写在横线上。(4分)  12、赏析诗句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”。(2分)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、诗歌描写了蒹葭、白露、水这些景物,请赏析它们的作用。(2分)  __________________          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(二)阅读下文,完成问题。(12分)  【甲】晋太元中,武陵人捕鱼为业。缘溪行,忘路之远近。忽逢桃花林,夹岸数百步,中无杂树,芳草鲜美,落英缤纷。渔人甚异之,复前行,欲穷其林。  林尽水源,便得一山,山有小口,仿佛若有光。便舍船,从口入。初极狭,才通人。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。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、美池、桑竹之属。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其中往来种作,男女衣着,悉如外人。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  见渔人,乃大惊,问所从来。具答之。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。村中闻有此人,咸来问讯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,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,不复出焉,遂与外人间隔。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,皆叹惋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,皆出酒食。停数日,辞去。此中人语云:“不足为外人道也。”  既出,得其船,便扶向路,处处志之。及郡下,诣太守,说如此。太守即遣人随其往,寻向所志,遂迷,不复得路。  南阳刘子骥,高尚士也,闻之,欣然规往。未果,寻病终。后遂无问津者。  (选自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)  【乙】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,鸡犬陶冶,居民之大聚落也。至一家,老人谓曰:“此公欲来,能相容否?”对曰:“老人肯相引至此,则必贤者矣。吾此间凡衣服、饮食、牛畜、丝纩、麻枲之属,皆不私藏,与众共之,故可同处。子果来,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,所享者惟薪米鱼肉,此殊不缺也。惟计口授地,以耕以蚕,不可取食于人耳。”杨谢而从之。又戒曰:“子来或迟,则封穴矣。”迫暮,与老人同出。  (选自康与之《昨梦录》)  14.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。(4分)  (1)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__    (2)渔人甚异之____________  (3)麻枲之属____________         (4)迫暮____________  15.翻译下列句子。(4分)  (1)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,皆叹惋。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(2)此公欲来,能相容否?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.甲文中的“渔人”没有留在桃花源,最终是离开了。那么乙文中的“杨氏”是否要定居穴中?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?(2分)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.两篇选文所描绘的社会在社会面貌、居民生活状态等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?(2分)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(三)阅读下面的文章,回答问题。(10分)  植物也有语言  夏爱兰  ①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,也是相互之间交流情感的桥梁。动物也有属于它们自己的“语言”,比如通过叫声或者肢体去表达意图。那么,植物有“语言”吗?很多人觉得植物既不会动也不会说话,无论周边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,它们都无动于衷,怎么可能有自己的语言呢?  ②20世纪70年代,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了植物对气候环境的反应,发现在严重干旱时期,植物会发出一些奇特的声音。通过进一步的测量和收集数据,他发现声音的源头在植物体内的输水管上,植物在缺水的情况下会发生微小的震动。另一位加拿大科学家发现,植物缺水时发出的响声大小和缺水程度是有相关性的,缺水越严重,发出的响声越大。但是,当时还无法对这种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。倘若是因为植物缺水而有意发出这种声音的话,这种具有意识性的表现实在令人惊叹。  ③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,科学家发现植物的语言非常奇特且魅力十足,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。为了揭开植物发声的奥秘,英国科学家罗德和日本科学家岩尾宪三发明了一种“植物活性翻译机”,通过连接放大器和合成器,就能够清晰地听到植物的声音。利用这台翻译机,他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。比如有些植物若长时间处于黑暗之中,一旦受到强光的照射,会发出较高音调的声音,如同人受到惊吓一般;有些植物在遭遇强风或者缺水时,发出的声音是低音调的,如同人承受到很大的痛苦一般;有些植物在经历生长环境变化后声音会产生较大的差异,比如突然有舒适的阳光照射在身上或者在缺水的状态下突然被浇灌,声音会从刺耳变得很悦耳,这便是它们表达愉悦的一种方式。  ④科学家对不同种类的植物声音进行研究后发现,物种间的声音也会有所差别。为了探索植物之间的声音差异,美国科学家通过仪器对植物的声音进行测量。在植物叶片的不同位置放置两个微型电极,电极的作用是接收植物发出的信号,再通过一种特殊的仪器将这种信号转换成声音,并通过增幅机进行放大处理,形成一个完整的测试系统。通过对比测试,不同种类的植物会有其独特的声音。比如,豆科植物中有的声音类似口哨,有的声音犹如哭泣;而茄科植物西红柿却能发出响亮动听的声音。  ⑤植物的“语言”本质上来说是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,就像人类感情中的喜怒哀乐。通过植物的这一特性,人们便可知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和需求,从而进行针对性照顾,有效地提升它们的生命力。  (选自《科普中国》,有删改)  18.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?有什么作用?(2分)  19.文章第③段中加点词语“往往”能否删掉?为什么?(2分)  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。  20.请结合文章内容,概括“植物语言”的特点。(3分)  21.“植物活性翻译机”的发明,让我们发现了生活中许多有趣的现象。还有许多的发明创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,请你联系现实举一例说明,注意说明语言的科学、严密和准确。(3分)  (四)阅读下文,完成问题。(14分)  【甲】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,隔篁竹,闻水声,如鸣珮环,心乐之。伐竹取道,下见小潭,水尤清冽。全石以为底,近岸,卷石底以出,为坻,为屿,为嵁,为岩。青树翠蔓,蒙络摇缀,参差披拂。 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,皆

  • 分类:经典试卷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20-05-11 10:32
  • 访问量:
详情

  2019 ---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新南开中学

  八下语文第二,三单元检测试卷

  时间:120分钟

  得分:120分

  一,积累与运用(26分)

  1.以下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(2分)(  )

  A.龟裂(jūn)农谚(yàn)迁徙(xǐ)销声匿迹(nì)

  B.腐蚀(shí)缄默(xián)两栖(qī)风雪载途(zài)

  C.褶皱(zhě)咀嚼(jué)雾霭(ǎi)追本溯源(sù)

  D.凋零(diāo)瑕疵(cī)狩猎(shòu)草长莺飞(zhǎnɡ)

  2.以下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(2分)()

  A.次第骨骼山麓不解之迷B.劫难陨石晴朗衰草连天

  C.致密沟壑帷幕天衣无缝D.喧嚷枯燥潮汐难以置信

  3.前述句子中加点的成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(2分)()

  (“销声匿迹”本义是不再公开演讲,不再公开露面。这里指昆虫无声无息,无影无踪。)A.北雁南飞,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。

  B。这样看来,花香鸟语,草长莺飞,都是大自然的语言。(“草长莺飞”指绿草茂盛,黄莺飞舞。形容江南春天的美好景色。)

  C.11月份南飞的鸟群,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(“目空一切”指什么也看不见。)

  D。如果看一张地图,并同时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,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。(“天衣无缝”形容物体<多指诗文,话语等>严密,没有一点儿破绽。)

  4.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(2分)(  )

  A晚饭后,几个我家的亲戚一起收看正在热播的电视剧《人民的名义》。

  B。恐龙灭绝的原因,是地壳运动造成的。

  C.表现人性光辉的作品,魅力主要在于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,而这种力量代表着社会的正能量。

  D.读《水调歌头(明月几时有)》,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,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理解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。

  5.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(  )(2分)

  A.俨然(yǎn)

  溯洄(shù)

  器皿(mǐn)

   豁然开朗(huò)

  B.垂髫(tiáo)    佁然(yǐ)     箬篷(ruò )     袒胸露乳(tǎn)

  C.窈窕(tiǎo)    阡陌(xiān)   参差(cī )       辗转反侧(zhǎn)

  D.俶尔(chù)    好逑(qiú)    篆章(zhuàn)    落英缤纷(bīng)

  6.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(  )(2分)

  A.欣然规往(规:打算,计划)        B.心乐之(乐:以……为乐)

  C.神情与苏、黄不属(属:属于)      D.溯洄从之(溯洄:逆流而上)

  7.下列各组句子中,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(  )(2分)

  A.才通人        卿今者才略           B.明灭可见      不可久居

  C.便扶向路      济困扶危             D.乃记之而去    桃花源记

  8.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(  )(2分)

  A.《桃花源记》选自《陶渊明集》。陶渊明,又名潜,字元亮,号五柳先生,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。

  B.“唐宋八大家”,即唐代的韩愈、柳宗元、欧阳修和宋代的苏轼、苏洵、苏辙、王安石、曾巩。

  C.“记”是古代的一种文体,可以记叙描写,也可以抒情议论,并通过记事、记物、记人、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。

  D.《诗经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,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,又称《诗三百》。

  9.古诗文默写。(每空1分,共7分)

  (1) 夹岸数百步,中无杂树 ,芳草鲜美,________________。

  (2) 《桃花源记》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和平的语句是:______________,______________。

  (3) 佁然不动,               ,往来翕忽,________________。

  (4)《关雎》中生动形象地表现男子对姑娘思念之深,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句子是:________________,________________。

  10.阅读名著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,回答问题。(3分)

  (1)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是前苏联作家              历时三年写成的。小说以        的生活经历为线索,展现了前苏俄广阔的历史和生活。

  (2)保尔最爱读英国小说           ,敬佩主人公的斗争精神。

  

  第二部分、阅读理解(44分)

  (一)阅读古诗,完成以下试题。(8分)

  蒹 葭

  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

  溯洄从之,道阻且长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。

  蒹葭萋萋,白露未晞。所谓伊人,在水之湄。

  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坻。

  蒹葭采采,白露未已。所谓伊人,在水之涘。

  溯洄从之,道阻且右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沚。

  11、把诗歌补充完整。写在横线上。(4分)

  12、赏析诗句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”。(2分)

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13、诗歌描写了蒹葭、白露、水这些景物,请赏析它们的作用。(2分)

  __________________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(二)阅读下文,完成问题。(12分)

  【甲】晋太元中,武陵人捕鱼为业。缘溪行,忘路之远近。忽逢桃花林,夹岸数百步,中无杂树,芳草鲜美,落英缤纷。渔人甚异之,复前行,欲穷其林。

  林尽水源,便得一山,山有小口,仿佛若有光。便舍船,从口入。初极狭,才通人。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。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、美池、桑竹之属。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其中往来种作,男女衣着,悉如外人。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

  见渔人,乃大惊,问所从来。具答之。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。村中闻有此人,咸来问讯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,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,不复出焉,遂与外人间隔。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,皆叹惋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,皆出酒食。停数日,辞去。此中人语云:“不足为外人道也。”

  既出,得其船,便扶向路,处处志之。及郡下,诣太守,说如此。太守即遣人随其往,寻向所志,遂迷,不复得路。

  南阳刘子骥,高尚士也,闻之,欣然规往。未果,寻病终。后遂无问津者。

  (选自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)

  【乙】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,鸡犬陶冶,居民之大聚落也。至一家,老人谓曰:“此公欲来,能相容否?”对曰:“老人肯相引至此,则必贤者矣。吾此间凡衣服、饮食、牛畜、丝纩、麻枲之属,皆不私藏,与众共之,故可同处。子果来,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,所享者惟薪米鱼肉,此殊不缺也。惟计口授地,以耕以蚕,不可取食于人耳。”杨谢而从之。又戒曰:“子来或迟,则封穴矣。”迫暮,与老人同出。

  (选自康与之《昨梦录》)

  14.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。(4分)

  (1)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__         (2)渔人甚异之____________

  (3)麻枲之属____________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4)迫暮____________

  15.翻译下列句子。(4分)

  (1)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,皆叹惋。

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(2)此公欲来,能相容否?

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16.甲文中的“渔人”没有留在桃花源,最终是离开了。那么乙文中的“杨氏”是否要定居穴中?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?(2分)

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17.两篇选文所描绘的社会在社会面貌、居民生活状态等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?(2分)

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(三)阅读下面的文章,回答问题。(10分)

  植物也有语言

  夏爱兰

  ①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,也是相互之间交流情感的桥梁。动物也有属于它们自己的“语言”,比如通过叫声或者肢体去表达意图。那么,植物有“语言”吗?很多人觉得植物既不会动也不会说话,无论周边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,它们都无动于衷,怎么可能有自己的语言呢?

  ②20世纪70年代,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了植物对气候环境的反应,发现在严重干旱时期,植物会发出一些奇特的声音。通过进一步的测量和收集数据,他发现声音的源头在植物体内的输水管上,植物在缺水的情况下会发生微小的震动。另一位加拿大科学家发现,植物缺水时发出的响声大小和缺水程度是有相关性的,缺水越严重,发出的响声越大。但是,当时还无法对这种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。倘若是因为植物缺水而有意发出这种声音的话,这种具有意识性的表现实在令人惊叹。

  ③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,科学家发现植物的语言非常奇特且魅力十足,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。为了揭开植物发声的奥秘,英国科学家罗德和日本科学家岩尾宪三发明了一种“植物活性翻译机”,通过连接放大器和合成器,就能够清晰地听到植物的声音。利用这台翻译机,他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。比如有些植物若长时间处于黑暗之中,一旦受到强光的照射,会发出较高音调的声音,如同人受到惊吓一般;有些植物在遭遇强风或者缺水时,发出的声音是低音调的,如同人承受到很大的痛苦一般;有些植物在经历生长环境变化后声音会产生较大的差异,比如突然有舒适的阳光照射在身上或者在缺水的状态下突然被浇灌,声音会从刺耳变得很悦耳,这便是它们表达愉悦的一种方式。

  ④科学家对不同种类的植物声音进行研究后发现,物种间的声音也会有所差别。为了探索植物之间的声音差异,美国科学家通过仪器对植物的声音进行测量。在植物叶片的不同位置放置两个微型电极,电极的作用是接收植物发出的信号,再通过一种特殊的仪器将这种信号转换成声音,并通过增幅机进行放大处理,形成一个完整的测试系统。通过对比测试,不同种类的植物会有其独特的声音。比如,豆科植物中有的声音类似口哨,有的声音犹如哭泣;而茄科植物西红柿却能发出响亮动听的声音。

  ⑤植物的“语言”本质上来说是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,就像人类感情中的喜怒哀乐。通过植物的这一特性,人们便可知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和需求,从而进行针对性照顾,有效地提升它们的生命力。

  (选自《科普中国》,有删改)

  18.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?有什么作用? (2分)

  19.文章第③段中加点词语“往往”能否删掉?为什么? (2分)

  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。

  20.请结合文章内容,概括“植物语言”的特点。(3分)

  21.“植物活性翻译机”的发明,让我们发现了生活中许多有趣的现象。还有许多的发明创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,请你联系现实举一例说明,注意说明语言的科学、严密和准确。(3分)

  (四)阅读下文,完成问题。(14分)

  【甲】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,隔篁竹,闻水声,如鸣珮环,心乐之。伐竹取道,下见小潭,水尤清冽。全石以为底,近岸,卷石底以出,为坻,为屿,为嵁,为岩。青树翠蔓,蒙络摇缀,参差披拂。

 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,皆若空游无所依,日光下澈,影布石上。佁然不动,俶尔远逝,往来翕忽,似与游者相乐。

  ③潭西南而望,斗折蛇行,明灭可见。其岸势犬牙差互,不可知其源。

  ④坐潭上,四面竹树环合,寂寥无人,凄神寒骨,悄怆幽邃。以其境过清,不可久居,乃记之而去。

  【乙】水皆缥碧,千丈见底。游鱼细石,直视无碍。急湍甚箭,猛浪若奔。

  夹岸高山,皆生寒树,负势竞上,互相轩邈,争高直指,千百成峰。泉水激石,泠泠作响;好鸟相鸣,嘤嘤成韵。蝉则千转不穷,猿则百叫无绝。鸢飞戾天者,望峰息心;经纶世务者,窥谷忘反。横柯上蔽,在昼犹昏;疏条交映,有时见日.

  22.解释下列加点词语。(4分)

  (1)水尤清冽____________              (2)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

  (3)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__        (4)悄怆幽邃____________

  23.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。(4分)

  (1)潭西南而望,斗折蛇行,明灭可见。

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(2)以其境过清,不可久居。

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24.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(

  )(2分)

  A.“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……伐竹取道,下见小潭”交代了作者的游踪。

  B.“全石以为底,近岸,卷石底以出,为坻,为屿,为嵁,为岩”,写出了作者为“石潭”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。

  C.“潭中鱼可百许头,皆若空游无所依”,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。

  D.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游潭之乐和观鱼之乐。

  25.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?(4分)

  (1)坐潭上,四面竹树环合,寂寥无人,凄神寒骨,悄怆幽邃。

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(2)鸢飞戾天者,望峰息心;经纶世务者,窥谷忘反。

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第三部分:写作:写出人物的精神(50分)

  26.自2019年岁末以来,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我国,全国31省市先后启动重大灾害一级响应。“战役情”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,需要所有人的积极参与。2月8日晚,中央广播电视总台《2020年元宵节特别节目》播出。节目汇集大批优秀文艺工作者,深挖防疫一线感人故事,致敬为防疫工作默默贡献的“最美逆行者”。

  请你针对此次疫情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,表达自己的看法,抒发自己的情感。以“        最美”为题,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,要求内容具体充实,文体不限。(诗歌除外)

  

  

  

  

  

  

  

  

  附:答案

  1、B解析:B:缄默(jiān)    2、A:不解之"谜".

  3、C、目空一切:什么都不放在眼里。形容极端骄傲自大        4、C

  5、B(A.shù—sù;C.xiān—qiān;D.bīng—bīn)

  6、C(属:类似)

  7、B(可以,能够;A.仅仅,只/才干;C.沿着、顺着/扶助;D.题,写/古代一种文体)

  8、B(欧阳修是宋代的)

  9、(1)落英缤纷 (2)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(或答“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”) (3) 似与游者相乐

  10、尼古拉·奥斯特洛夫斯基 ;    保尔·柯察金 ;   《牛虻》

  11、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央。溯洄从之,道阻且跻。

  12,以蒹葭起兴,描写了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苇色苍青,那晶莹透亮的露水已经凝结成白色的浓霜,从物象和色泽点明了时间和环境,呈现了凄清的空隙。

  13,描写蒹葭,白露,水这些景物,烘托出深秋凄凉的气氛,表现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境,突出了主人公对伊人的执着追求。

  14,(1)绝境:与人世隔绝的地方(2)对……感到惊异

  (3)类(4)将近

  15,(1)这个人把自己听到的事向(桃花源中人)详细称为出,全都感叹惋惜。

  (2)这个人想来这里住,能够容留他吗?

  16,是。从“杨谢而从之”可以修剪。

  17,社会安定,和平,人人平等,民风淳朴,人们过着自由快乐,自给自足的生活。

  18,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。通过具体可靠的事实,说明了植物是有语言的,事例准确,令人信服。

  19,不能。“经常”是常常,一般的意思。减少掉的意思就是变成声音一定会穿过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,不符合原意。“经常”在这里准确说明了植物发声与环境变化的关系,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精确,科学性。

  20,植物语言是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的;植物也能通过“语言”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;不同植物有不同的“语言”

  21,示例:手机移动支付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。它在很多场景都得到应用和推广。例如出行想要骑行共享单车时,你通过手机打开相应的APP,再点开它的“扫一扫”功能,然后对准单车上的二维码一扫,嘀的一声,单车锁就打开了。

  22,(1)尤:格外(2)可:大约(3)犬牙:像狗的牙齿那样(4)邃:深

  23,(1)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,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,像蛇那样蜿蜒蜿蜒前行,时隐时现。

  (2)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,不能长期停留。

  24,C

  25,(1)流露作者内心孤寂,凄凉,忧伤的思想感情。

  (2)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,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。

  26,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。
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
上一个:
上一个:

联系方式

地       址:保定市莲池区天宁路68号
网       址:
http://www.xnk.cn
招生热线:0312-6275388 3062680
联  系  人:姜老师/李老师 

乘车路线:惠仁健康产业园(惠仁体检中心站);
57路(南常保——惠仁健康产业园(惠仁体检中心)——火车站西广场)
K2路(客运中心——惠仁健康产业园(惠仁体检中心)——保定东站) 

版权信息: 保定新南开外国语中学  冀ICP备18032823号-1  网站建设: 中企动力 保定